上一页|1|
/1页

主题:飞鹤乳业—民生企业信得过企业

发表于2012-06-06

在自建万头牧场的同时,飞鹤乳业还注意到企业应负的民生责任。飞鹤乳业采用多种模式,带动当地农民致富。首先,飞鹤乳业采取“企业+中、小型牧场”模式,带动区域规模化养殖。这一模式是指以飞鹤乳业自建机械化榨奶站为辐射中心,以奶牛存栏在100-200头以上的养牛大户为重点对象,按照“集中饲养、集中挤奶、科学管理、统一防疫”的原则进行管理。目前这样的中小型牧场已建成20多个。其次,飞鹤乳业发展“企业+奶牛合作社”的建设模式,飞鹤乳业在甘南、克东、昂昂溪、拜泉、龙江等县建设了27个200头以上奶牛合作社,按照牧场标准统一设计、统一管理,飞鹤乳业奶农以牛入股,持股分红,分工分业,飞鹤乳业对奶户从科学饲养、饲料、防疫、兽药、保健全方位进行指导,纳入企业的服务范围,飞鹤乳业保证了合作社提供鲜奶的质量安全,实现公社双赢。

飞鹤乳业的示范牧场建设已经告一段落,飞鹤乳业通过民间资本的引入,前期投入的资本融资,已经回收1.3亿美元,这些钱将用于品牌和渠道建设,提升盈利能力。而飞鹤乳业这次转让的两家牧场与飞鹤乳业签订了无限期供奶协议,而且所有饲养标准和奶源的控制标准完全按照飞鹤乳业的各项指标执行。而出售的牧场都需要向飞鹤乳业下属的农业公司采购饲料,目前,飞鹤乳业已经种植15万亩饲用玉米和3万亩紫花苜蓿。通过这种设计,即使没有股权,飞鹤乳业照样会对出售后的牧场有较强的控制。可以说,飞鹤乳业这两个牧场仍然是飞鹤乳业全产业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飞鹤乳业会百分之百保持高质量的奶源。

中国本土乳品企业之所以出现市场占有率下降,其背后的本质问题就是:安全和诚信缺失。”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深谙其行业的“死穴”。“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成为中国乳业的分水岭,之前行业一直都比较健康和稳定,但之后却问题不断:饲料门、激素门等丑闻接连出现,公众对中国乳业的信任也达到冰点。而飞鹤乳业新国标的出台对行业形象没有任何加分的作用,反而拉低了行业的整体形象,本土乳品企业整体受到牵连,飞鹤乳业这给进口乳品品牌带来了巨大的机会。2010年以来,外资乳品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节节上升,已达55%。”在冷友斌看来,飞鹤乳业中国乳业的质量安全问题来源于奶源管理,而“三聚氰胺事件”就凸显了乳业在奶源管理上的混乱。“从散户养牛到奶贩子收奶等各环节,乳品企业没有办法掌控,于是在收奶环节,牛奶加水、加三聚氰胺就成为行业性的问题。”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