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清明节的传统美食

发表于2010-04-06

清明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不同,因为这一天,我们不能够说节日快乐,也没有丰富的庆祝活动,有的只能是一种怀想、一种追思、一种问候,记得小时候在江南老家,每到清明,就要和爷爷奶奶走上十几里的山路去扫墓。长大了以后离开了江南老家,离开了故乡的根,也就没有了扫墓的对象,只能由家乡的亲人代为祭祀了,清明节就成了一种遥想,每到这一天,我更多会想起的是这样的场景:层层叠叠的蒸笼,和蒸笼上那些翠绿的青团,还飘着热气,拿起一颗翠绿欲滴的青团,上面带着芦叶的清香,就像这三月天漫山遍野的盎然春意。

时至清明,已入深春,莺飞草长,清波粼粼,桃红柳绿,风清景明。说起清明,就不能不谈到寒食。据传说,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贤人介子推的。到了唐代,寒食与清明两节由于日期相近,便逐渐融为一体,几乎成为“同一个节日”。唐.韩翃《寒食》是这样诗写:“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古人为适应寒食禁火冷食的需要,创造了一些独特的节令食品。如蜀人用麦草捣汁做青粉团,用乌桕汁染乌饭做糕;北京人用香椿芽拌面筋、用嫩柳叶拌豆腐;江南人家要用荠菜做馄饨过节;绍兴人要用一种菊科野草的嫩叶捣烂去汁和粉做成黄花青果糕在扫墓时作供物。在我国陕北榆林和延安等地至今还保留了一些传统的习俗,比如节前家家要蒸“子推馍”(“介之推”亦作“介子推”)。子推馍又称老馍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重约250500克,用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蒸出来栩栩如生,犹如艺术珍品。这种“子推馍”是专给男人吃的,大概是因为人们希望男人们都要有介之推那样的英雄气概吧。晋南地区蒸的大馍中多夹有核桃、红枣、豆子之类,称为“子福”,取“子孙多福”之意。



带有艺术性清明果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吴门竹枝词》所云“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中的“青团”就是著名的寒食食品。它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然后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制成团子,以糖豆沙为馅心。团坯制好后,入笼蒸熟,出笼时在团子表面刷一层菜油。这样做成的青团油绿如玉、糯韧绵软,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不仅是时令食品,更是祭祀祖先时的必备食品。


    “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也是一种著名的寒食食品。今天,馓子仍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但已不再是单纯的节令食品了,而且流行于各地的馓子也有许多差异。比如,北方的馓子以麦面为主,形状大方洒脱;南方的馓子以米面为主料,精巧细致;少数民族地区的馓子品种繁多,风味各异。





撒子
   

清明时节,正是螺蛳丰满、肥美的时候,因此这时也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节,故此,民间有“清明螺,抵只鹅”的说法,可见螺蛳的美味了。

 

 

清明螺


 

 


   在福建东部地区,家家户户清明时节要煮“乌稔饭”。就是把乌稔树叶洗净煮熟,用它浸泡糯米然后蒸熟,颜色乌黑却香味扑鼻。除了乌稔饭,还有一种芥菜饭,据说吃了这种芥菜饭,可以终年不长疥疮。在福建南部地区,寒食食品是“润饼菜”,即以面粉烘成薄皮,卷入胡萝卜丝、肉丝、芫荽等菜肴。这种饼菜主副食都有,食物品种多样,还可荤素搭配,营养丰富又美味可口。

   芥菜是广东人清明节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时令蔬菜。“芥”的粤语发音与“轿”同音,寓意先人坐轿归去,免受乍暖还寒之苦。此外,我国南北各地在清明佳节时还有食鸡蛋、蛋糕、夹心饼、清明粽、馍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食品的习俗。
撒子

   这么多的清明小吃中,我最爱的还是家乡那美味可口的青团,年年青草绿,亲戚朋友们总在清明节给我们送来他们自己做的青团,那份情谊,那份美味至今都难忘,时过境迁,青团早已经不单是祭祖的意义了,而是带着浓浓的亲情、淡淡的乡愁。

   清明时节雨绵绵,青团柔柔乡情牵, 春风伴梦回家去, 又见村头起炊烟。

 荠菜圆子

 

 

润饼菜

 


元祖青团

发表于2010-04-06
这个比较纯正
发表于2010-04-06

都很清淡的

寄托思念

发表于2010-04-06
引用:甬城豆子 在2010-4-6 12:00:16写道:原帖
这个比较纯正
 
 恩,很有感觉,喜欢吃荠菜,没吃过荠菜圆子
发表于2010-04-08
发表于2010-04-11
引用:妙龄老头 在2010-4-6 12:29:17写道:原帖
都很清淡的
寄托思念
 
 清明时节雨纷纷
发表于2010-04-21
发表于2010-04-22
发表于2010-04-23
发表于2010-04-23

美食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